我所承担的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在水利信息化中的推广应用”顺利通过验收
2019年6月4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天津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承担的水利技术示范项目“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在水利信息化中的推广应用(编号:SF-201615)”验收会。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成果汇报,对提交的技术文件进行了认真审阅,经过质询和讨论,形成验收意见:该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工作内容,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在我国的偏远山区、石漠化片区、贫困地区,其水利监测站点分散、分布范围广、环境恶劣,成为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并且当地人民群众“因水致贫”、“因水受困”问题严重,水利部同时也高度重视偏远山区、石漠化片区、贫困地区的水利精准扶贫工作,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天津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和水利精准扶贫相结合,既可以解决以上地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也可以解决当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业灌溉问题,避免重复建设,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资金。建立了新疆新华阿勒泰事业部水文监测站、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关新村和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乡板干村等3个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示范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新疆新华阿勒泰事业部水文监测站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示范基地建设,解决了水文监测站水位计、温度计、摄像机等水文监测装置的供电问题,采用GPRS将采集的信号远距离传输至监测中心,解决了信息传输问题,并为水文监测站运行维护人员提供生活用电,提高了运行维护人员的生活水平。项目的实施,避免了架设线路的工作量,大大节省了项目投资。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大营镇关新地处麻山腹地,海拔1400米,高扬程提灌泵站于2018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主要为关新村五关、中寨、黄青树、露水关、地坝、新寨坨等6个村民组和伍关小学共1213人提供生活用水。水费收取后,大部分村民经济上难以接受,导致村民用水意愿不高,从而没有根治村民喝望天水的习惯。板干村位于镇宁县六马镇西南部,距镇12公里,海拔660米,全村人口1073人,主要为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来源以打工为主。板干村基础设施滞后,村内机埠因无资金不能正常运行,贫困家庭的留守老人、儿童无稳定水源,生活饮水难有保障。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供水系统示范基地建设完成后,利用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直接驱动光伏水泵提水,使系统不再依赖电网,只要有阳光的地方,系统就可以正常工作,从深井或江河湖泊等水源中抽水,注入蓄水池,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系统无蓄电池,以较少的投资解决贫困地区留守人员的安全饮水问题,节省了运行成本,减少贫困地区农民的经济支出负担,改善了农民生活,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民成本性缺水问题。两处示范基地为不同海拔、不同地区的典型应用,为水利部门下一步实施水利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思路,示范项目得到了安顺市政府和安顺市水务局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