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源供电智能供水系统是天津水利电力机电研究所在承担水利部技术示范项目“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在水利信息化中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和水利精准扶贫相结合研发的智能供水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荒漠化和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改善、作物灌溉、人畜饮用等多个领域的供水问题和当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问题。可广泛应用于偏远山区、石漠化片区、贫困地区等地的水利精准扶贫和水利信息化化建设,具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太阳能板,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高性能水泵,水文、气象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等组成。
系统原理:通过太阳能光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电源,利用多电源供电智能装置直接驱动光伏水泵提水,使系统不再依赖电网,只要有阳光的地方,系统就可以正常工作,从深井或江河湖泊中抽水,注入蓄水池,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市电只有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才投入运行,保障居民饮水的安全,节省运行成本。并且可根据当地水利信息化建设要求增加水文、气象等水利监测传感器,通过GPRS无线传输,上传到在线监测监视中心。蓄电池只为传感器和信号传输提供必要的电源,减少蓄电池的容量,节省项目投资。
主要功能:根据蓄水池的水位,实现水泵的自动启/停控制。正常运行时,以光伏发电提水为主,根据日照强度的变化实时地调节输出频率,以MPPT方式调速运行,保障水泵平稳工作。当光照不能满足提水要求时,自动切换到市电提水,保障供水的可靠。通过GPRS将当地水文、气象信息传到监视监测中心,实现当地水利信息化建设。并具故障报警功能,通过手机APP,可实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
应用案例:贵州省安顺市六马乡板干村多电源供电智能供水系统。
板干村简介:板干村位于镇宁县六马镇西南部,距镇12公里。全村人口1073人,主要为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地处偏僻、交通条件差、经济薄弱、村民收入来源以打工为主。板干村基础设施滞后,村内机埠因无资金不能正常运行,贫困家庭的留守老人、儿童无稳定水源,生活饮水难有保障。
项目规模:日提水量:25立方;输水距离:1500米;水泵扬程:300米;太阳能功率:18KW;光伏水泵:7.5KW;太阳能光板占地面积:200立方米。

项目建设完成后,实现日提水量25立方,输水距离1500米,在光照不足或阴雨天气的情况下,根据蓄水池容量可持续供水3天,以较少的投资解决板了干村近600留守人员的安全饮水问题和当地的水利信息化建设。
